<投資成長,投資創新>
週末和兩位半導體產業前輩交流,通常都是我問一半半導體,對方問一半投資
兩位都問到我對波段、動能的看法,我的回答都是這跟你怎麼看待投資有關
現階段我對投資大概慢慢確立,就是投資成長、投資創新
下午花了一些時間(在腦中)和張忠謀進行一些對話,整理出的邏輯大概可以說是我目前對投資成長與投資創新的看法
------
阿堯:如果認同買股票就是買企業。那企業是什麼?企業為什麼存在?
張忠謀:企業存在的理由是要給股東、員工、社會回饋
阿堯:換句話說,要為股東、員工、社會創造價值
張忠謀:成長與創新是永恆的價值。成長不是營收的成長,是附加價值的成長,成長對企業來說是必須的,對國家來說經濟的成長也是必須的。在企業不成長的時候,我處理的問題是怎麼撙節開支、怎麼限制人員、裁員,裁什麼人、客戶走掉了,要把他們追回來。非常痛苦不愉快的階段,對員工來說士氣非常低。
阿堯:所以要投資成長的企業
張忠謀:怎麼成長?不是只有轉型或創新才能成長,創新是蠻好的辦法,但絕對不是必要的。可以用多點人做工作(ex.美國女性參與就業)、多投資機器廠房
阿堯:企業要成長,首先要想成長,所以企業家的 mindset 很重要
張忠謀:其他企業主,他們辦企業的目的,跟我辦台積不一樣。我的目的是把公司做大、做好。台積的東西,一開始就打算銷售給全世界,而不是只賣台灣,那是台積跟其他台灣半導體公司的根本差別
阿堯:台積的成長是要創新的成長。所以要投資有創新的成長
張忠謀:創新是所有世界級企業的共通點。創新不單是指技術,而是各方面的,在行銷、行政上都可以創新。創新來自於苦思與靈機。而其中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最值錢,而且是常常發生的。我在 TI 望盡天涯路(苦思)而 Gordon Campbell 的提案是靈機(所以有了 Foundey 的商業模式創新)
阿堯:商業模式是組合生產要素的方式,要了解自己有什麼生產要素
張忠謀:今天你談論模式,必須考慮到,這家企業是在什麼國家、什麼民族、什麼文化裡頭。我非常了解英特爾,他們的確是完全靠技術。所謂的英特爾模式,就是技術取勝。德儀就比較全面,不只是技術,而是製造、行銷都有。假如我抄德儀的模式也好,英特爾也好,不會成功的。為什麼?因為用的人不一樣,台灣人跟美國人不一樣。
阿堯:Foundry 要成功的三大要素:技術領先 Technology Leadership、製造領先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、客戶信任。那一開始張忠謀有什麼?
張忠謀:先想我們是不是有競爭力,答案是沒有。講設計,我們技術很低(落後國際廠至少兩個世代)。講製造,在一個落後的技術裡,我們可以有競爭力,因為良率相當好。講行銷 IC,能力也很差。要把良率做好,幾個基本條件。作業員要很勤奮,有足夠的常識,可以接受領班的指示,台灣在這方面不錯。所以當時想了這樣一個新商業模式